accounting

一、基本概念

意大利发明了复式记账法,使复杂的经济活动在会计上可计量。

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用相等的金额,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登记的,全面系统的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专门记账方法。

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会引起资金的增减变动或财务收支的变动。 [1]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作用:

1、账户对应关系清楚,可以鲜明的反映各种经济活动来龙去脉

2、账户设置适用性强,账户的基本结构为适用既反映资产,有反映负债的双重性质账户提供了理解的基础,因此,采用借贷记账法不要求所有账户固定分类;

3、依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账,无论发生额和余额都保持借贷平衡关系,对日常核算记录的汇总和检查十分简便

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曾出现过三种复式记账法,即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记账必须采用借贷记账法。

二、账户与科目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开设,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反映会计科目的增减变动和结果,由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和结构组成。

科目: 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的(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计六大类。

四、资不抵债(所有者权益负数)与清偿不能

  1. 通俗来说,资不抵债其实说的是恒等式里面的负债大于所有者权益。这里可以理解所有者权益为企业的资产,即净资产。

    根据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负数 则公式变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绝对值
    这就是资不抵债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赢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几个基本会计分录。正常情况下为贷方余额

    当年度经营亏损时,亏损金额就会借记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损益结转科目),这样未分配利润科目借方余额反映的经营亏损金额,在做表时用负数表示。

    所以如果随着经营亏损金额的不断加大,借记未分配利润科目金额会大于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赢余公积等几个会计科目之和,造成整个所有者权益合计为负数。

\2. 资不抵债与清偿不能有着明显的区别。

支付不能是指企业法人欠缺清偿能力,即对于已到清偿期限,而且已受清偿请求之债务的全部或主要部分,处于全面地、长期地不能清偿之财产状态。

资不抵债是指债务人的全部资产已不足以清偿其债务的客观状态。它仅以债务人的资产作为考察的依据,而不考虑其信用、技术和劳力等因素,因此,资不抵债并不必然导致清偿不能。只有当债务人**资不抵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时,才能构成破产**的原因。不过,作为例外,我国《公司法》第196条规定,在公司因解散而清算时,清算组如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立即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由此可见,资不抵债是公司在特定情况下破产的原因。

支付不能作为破产界限应当更多地从公司的外部性出发,而资不抵债作为破产界限应当更多地从公司的内部性出发。前者重在形式,后者重在实质。两者有机地构成了公司法、破产法中的一对概念。当一个公司逐渐步入将触及到众多利益的破产境地时,这一对概念无疑构成了两个严密的监控时点。

五、未分配利润 Undistributed profits

  • 性 质:尚未分配的利润或尚未弥补的亏损
  • 借方余额:企业累计尚未弥补的亏损
  • 贷方余额:企业历年积存的尚未分配的利润

利润分配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

“未分配利润”就是企业留给以后年度使用的利润。

概括的说指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在缴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按以下顺序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4、分配优先股股利

5、分配普通股股利

6、最后,剩下的就是年终未分配利润。

看样子你纠结的是相关核算:

1、明确“未分配利润”是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的

2、年终时,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贷方,即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果是净亏损,就做相反的分录。

净亏损(net loss),相对于净利润的概念,计算上成本后的净负利润。

简单点说收入-费用=利润 但利润可能>0 ,是正值那就叫净利润;也可能<0,是负值就叫净亏损。由于在现实中人们把利润和亏损一般是一起提的,但在会计中利润也包含了亏损,因此提出净利润和净亏损的概念。

3、年末将“利润分配”下的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的明细科目,如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因为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分录为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最后要明确“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期末的贷方余额表示企业累积的未分配利润,

借方余额反映累积的未弥补亏损。

六 法定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Statutory surplus reserve) :法定盈余公积是国家规定企业必须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提取比例为10%。 [1]

是指按照企业净利润和法定比例计提的盈余公积。当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金额达到企业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以不再提取。

  • 法定盈余公积 general retained profits reserves
  • 科目类型:所有者权益
  • 提取比例:一般为净利润的10%

用途

编辑

法定盈余公积的用途:

img盈余公积

1.弥补公司亏损;

2.扩大公司生产经营;

3.转增公司资本(转增时所留存的该科目余额不得少于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

A. 举例说明:

 例如:公司期初资产总额1000万,负债总额500万,所有者权益500万,则资产1000=负债500+所有者权益500(静态会计等式)
  下面举例说明会计等式变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动态会计等式)
  1、公司实现经营收入100万,则增加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100,增加收入100万,动态等式变为,资产1000+100=负债500+所有者权益500+收入100-费用0
  2、公司发生费用80万,如全部已支付,则减少资产80万,增加费用80万,动态等式变为,资产1000+100-80=负债500+所有者权益500+收入100-费用80。
  3、利润20=收入100-费用80
  期末,将实现的利润20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增加所有者权益)则会计等式为:
  资产1000+100-80=负债500+所有者权益520(恢复为静态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